1838年,為了制造活字印刷的模具,人們發明了壓鑄設備。第一個與壓鑄有關的專利頒布于1849年,它是一種小型的,用來生產印刷機鉛字的手動機器。1885年奧托·默根特勒發明了Linotype排字機,這種機器能夠將一整行文字壓鑄成一個單獨的鉛字,它給印刷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在印刷業進入大規模工業化后,傳統的手壓字模已經被壓鑄取代。
1900年左右,鑄字排版進入市場使得印刷業自動化技術進一步提高,因此有的時候在報社內能看見十多臺壓鑄機。隨著消費產品的不斷增長,奧托的發明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應用。人們可以利用壓鑄大批量地制造零部件產品。1966年,通用動力發明了精速密壓鑄工藝,這種工藝有時也被稱作雙沖頭壓鑄。
壓鑄是一種利用高壓強制將金屬熔液壓入形狀復雜的金屬模內的一種精密鑄造法。在1964年,日本壓鑄協會對于壓鑄定義為“在高溫將熔化合金壓入精密鑄模,在短時間內大量生產高精度而鑄面優良的鑄造方式”。經由壓鑄法所制造出來的鑄件,則稱為壓鑄件。這些材料的抗拉強度,比普通鑄造合金高近一倍,對于鋁合金汽車輪轂、車架等希望用更高強度耐沖擊材料生產的部件,有更積極的意義。